影评:跟着电影去旅行 |
——《托斯卡纳艳阳下》《白日梦想家》《开罗时间》《哪啊哪啊神去村》 |
一天之内连看三部电影,着实有些疯狂。生活太过平淡,有时需要一点“幻想”来充实,是谓 “daydream delusion”(白日幻想)。我喜欢旅行,却苦恼无缘飞往世界各地,何不借着电影来一场环球旅行的“饕餮盛宴”呢? |
上午,去到意大利,享受“托斯卡纳”的田园生活和“波西塔诺”的美丽海岸(《托斯卡纳艳阳下》);下午,跟着本·斯蒂勒 (Ben Stiller) 去遨游格陵兰、冰岛和喜马拉雅(《白日梦想家》);晚上,回到埃及,徜徉在尼罗河畔、开罗街头(《开罗时间》)。我喜欢这样的电影:有美丽的风景、“charming women” (yes,not “girls”)、一个温暖的故事和一个 “happy ending”,再配上点应景的 “music”,一切都显得那么地美好,就像一个美妙的白日梦,但仅凭自己的想像却是永远无法做成的。(很烂俗,不是吗?所谓的“好”电影往往话题沉重,看多了容易让人怀疑人生,我倒宁愿喜欢“烂俗”一点的。) |
《托斯卡纳艳阳下》(Under the Tuscan Sun,2003) |
![]() |
电影看了不到 5分钟,便想起来 N年前看过,但还想往下看,因为实在太喜欢电影里的风景:“托斯卡纳”迷人的田园风光、意大利优美的海岸,这些都应该是我的“应许之地”吧。当然,最美的风景还属于“戴安·琳恩” (Diane Lane) 主演的这个 “charming woman”,成熟、性感而有气质。电影依据的小说我也看过,很多年了,书早已经找不到了,情节也忘得差不多了。只记得女主(实际上是作者本人)离婚后很失意,来托斯卡纳旅游时一时兴起买了一幢老别墅,然后在买房和装修的过程中,女主的注重效率、实用主义的美国式生活观与慵懒、享受生活的意大利式生活观产生了冲突,从与当地人的种种纠葛、摩擦和误解,到逐渐包容、接受、融入当地人的生活,最终女主的生活得到了彻底改观。 |
电影为了增加戏剧性效果,应该对小说做了很大改编,添加了女主的两场感情戏(我忘了小说里女主后来是否找到了另一半),把装修工从当地人换成了流亡的波兰人(曾经的文学教授成了水电工,还跟女主谈论“米沃什”,这个真有点黑色幽默的感脚了)。总之,女主通过旅行而改变了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,最终完成了人生大逆转。这说明,当你的生活在一种生活观念或方式的主导下陷入“山穷水尽”的困境时,你需要改变,开拓视野,包容、接纳、感受新的生活观念或方式,只有这样,你的生活才有可能迎来“柳暗花明”的转机,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“生活在别处”的真谛吧,也许这才是旅行的真正意义所在。 |
《白日梦想家》(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,2013) |
![]() |
“本·斯蒂勒”的电影看的不多,只记得与儿子小时候一起看过《博物馆奇妙夜》,很欢乐也很涨知识。在《白日梦想家》中,他饰演的依然是位小人物,一位事业平庸、性格内向、经常沉迷于幻想(白日梦)、甚至不知道如何约女友的中年屌丝男。由于工作所迫和阴差阳错,他不得不踏上一段冒险而刺激的旅行,去寻找那位传奇的摄影师(这位摄影师的生活方式与男主完全处于两个极端,对比鲜明)。一架飞往格陵兰的红色妖艳航班揭开了冒险的序幕:他乘坐酒鬼驾驶的直升机,跳入冰冷而汹涌的大海,在风景如画的冰岛荒原上骑车、奔跑、滑滑板(这风景、这玩法,真是酷毙了!)。眼看快要找到摄影师,火山突然喷发,大家猖狂逃命,就在此时,一架小型双翼飞机呼啸着飞向火山口!——那位摄影师就站在飞机上,这种出场方式实在是太惊艳了,这样的人不是传奇又是什么? |
在混乱中,男主跟丢了摄影师,不得不踏上另一段更加艰险的旅程——去阿富汗喜马拉雅山区。当男主行走在茫茫雪原和陡峭山脊之上,远处群山连绵、雪峰闪耀,风景壮丽而优美,它让我想起了在尼泊尔的时光,在博卡拉徒步,在萨朗阔特山顶等待鱼尾峰和安娜普尔纳群峰“日照金山”时的美妙时刻(实际上,影片中取景不是在喜马拉雅,而是在加拿大落基山脉,得知此事略有点小失望)。历尽艰辛,男主最终找到了摄影师,而他正在蹲守拍摄罕见的雪豹。但当雪豹出现时,他并没有按下相机的快门,并说了也许是影片中最意味深长的一段话:“我不想让拍照分心,......我要静静地享受这个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刻。”是的,这种美妙的时刻是完全属于个人的,是个人价值的自我完成,它不需要通过照片的方式来获取别人的认可。个人价值的完成是内在的,不需要外在的虚荣来填充。 |
有趣的是,男主一开始由于个人经历太平庸,以至于在社交网站上不能向别人暗送“秋波”(wink,也即我们通常说的“点赞”或“关注”),等有了这段惊险刺激的旅程后,有数百人开始给他发 “wink”,他反而要求从网站上撤下自己的信息,显然这段非凡的经历和与传奇摄影师的交往已经让他脱胎换骨。他开始悟出了生活的真谛:“Stop thinking. Start living.”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来自于那场不期而遇的旅行。 |
《开罗时间》(Cairo Time,2009) |
![]() |
看完《开罗时间》,第一感觉就是:美,太美了,美得不像话。音乐美,风景美,人更美(50多岁的女主真美,她叫我见识了什么才是真正的“优雅”),美的让人觉得两人最后没走到一起不是一种遗憾,美得让人觉得生命中没经历过这么一场因缘际会才是最大的缺憾。我很喜欢电影平平淡淡讲故事的风格,没有紧张刺激的情节(女主由于想念丈夫偷偷跑去加沙半路被截住算是有惊无险的一次),有的只是对细节的舒缓描述。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?——细节产生美。电影一开始有个细节令我印象很深:女主第一次走进宾馆房间,推开阳台窗门,正好面对尼罗河美景,她索性把沙发拖到阳台上,坐着看风景...... 几个简单的动作,就把女主的性格刻画了出来——一个懂得欣赏美、享受生活的女人。 |
男主是女主丈夫曾经的同事兼手下,本来只是负责接待,但由于女主的丈夫被困于加沙,他们才有了长时间接触的机会。据说,开罗是个非常脏、乱的城市,还很没安全感(现在情况可能更糟了),像女主这样的异国女子根本没法独自上街,她必须要仰仗男主的陪伴。她对他产生了依赖感,他也对她产生保护欲(男人怜香惜玉的本能?)和好感(应该是独立女性的人格魅力,是当地埃及妇女所不具备的)。两人之间始终没有流露出大悲大喜的感情,他们只是谈话,彬彬有礼,分寸有度。他们在开罗街头谈,在尼罗河游船上谈,在咖啡馆里谈,在夜色中谈,在集市中谈。不是在谈情说爱,只是谈风景,谈尼罗河,谈当地人的生活和习俗,谈埃及著名女歌手,谈各自原来的生活,谈她丈夫,谈他过去的感情,等等。他们的观念显然有冲突,尤其是在对待妇女地位的问题上,但这不妨碍他们之间逐渐产生情愫。总之,有魅力的人之间相互吸引,男女之间的感情总也说不清道不明,不是吗? |
在男主的引领下,女主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在西方人看来又脏又乱的城市,甚至有了留下来的想法。感情升华发生前往亚历山大参加一场婚礼的旅途中,火车中的那段场面(女主一袭“淡蓝绿色 dress + 薄纱上衣”,美得如同女神),两人相对而坐,默默无语,画面却充满了温馨。回来之后,女主彻底打开了心扉,让他带她去了金字塔(这可是女主留给丈夫的保留节目)。斜阳辉映之下,两人漫步金字塔下,画面太美! |
影片展示的风景远超过了一般旅行者所能涉足的范围,最令我震撼的是清真寺里阿訇颂祷词的场面,显然女主也受了震动。还有亚历山大的那场婚礼,都让人深深地感受到“生活在别处”的那种临在感。愈了解一个地方你才会愈喜欢它,埃及跟印度一样,只属于懂得欣赏它的美的人。虽然最后两人没有走到一起(显然也不太可能),但这段美妙的经过是人生最宝贵的体验,只有认真生活、用心体会的人才会拥有。我们说,旅行改变生活,并不是说旅行一定能改变人生的轨迹,有时它只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,让我们生活得更加真实。 |
【 后记 】 |
很多人觉得,旅行改变生活,是“有点扯”,对诗和远方也不以为然。我也经常旅行,旅行也从来没有改善我的生活——“but I hope so”。也许我们只是浮光掠影地行走,仅仅是看山看水看景点、满足于发发朋友圈的虚荣,有时还会不耐烦、抱怨,只想早点回家。殊不知,真正的风景不在山水之间,而在于“别处的生活”。尝试体会、融入这种“别处的生活”,尝试了解、学会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观念,它将拓宽我们的眼界和思路,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困扰提供了新的转机和可能性。 |
当然,我们首先要学会用心生活,认认真真地感受生活。这并不容易,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走神、迷茫,不知所措,在与别人的比较中迷失自己。木心先生说:“生命是什么?生命就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。”诗人奥登说:“在头痛和焦虑的时刻,生命在浑浑噩噩中泄尽。”米兰·昆德拉说:“人生是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,是一张永远无法完成的油画草图。”认真与不认真,人生图景大不相同。在平庸的生活中保持专注的确不易,而旅行则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机会——改变。 |
最后,引用一下《白日梦想家》中《生活》杂志的座右铭,以此激励一下自己:“To see the world, 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. To see behind walls, to draw closer.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.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.”(开拓视野、冲破艰险;看见世界、身临其境;贴近彼此、感受生活;这就是生活的目的。) |
![]() |
PS:今天碰巧又看了一部日本电影《哪啊哪啊神去村》(又译《恋上春树,2014》),可以说是旅行改变生活的又一鲜活样板。新的生活环境、生活方式给主人公带来全新生活体验,从大城市到深山老林,从极度不适应到喜欢甚至热爱,他逐渐发现了真正的自我,他所要做的就是追随这个自我完成他的人生。 |
最近网上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: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。——这更像是乏味人生的藉口。其实,不是贫穷,而是贪婪和欲望,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,被限制的也不仅仅是想象力,而是我们的人生。人生本该拥有无限可能,其价值也应该是多元的。人生不仅仅是马云、马化腾,也不仅仅只在北上广深,我们不应该浪费自己的生命去 “copy” 别人的生活。认真生活,在生活中发现真实的自我,追随真我完成人生的价值。只要觉得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,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充实,到深山老林里做一个伐木工又有什么不可以呢? |
—— 於公元 2019年夏 🌎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