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華世界,幻泡人生 |
—— 石黑一雄小说《浮世画家》读书随笔及书摘 |
![]() |
午后,慵懒的阳光下,背靠着沙发微寐着,听着“喜马拉雅FM” App 中“Miss廖甜甜”娓娓道来的关于回忆的故事,就仿佛回到了孩提时代的夏夜,在习习微风中倾听邻家老大爷的逸闻旧事。 | |
我发现我现在是越来越耽于回忆了。对于一个过去已经大于未来的人来说,回忆已逐渐成为了我最主要的消遣方式。因为过去在记忆中被蒙上了一层朦胧的美和一种说不出的忧伤,我因此也爱上了这种回忆题材的小说故事。没错,我说的就是石黑一雄的小说《浮世画家》(An Artist of the Floating World)。 | |
我不是一个爱读小说的人,更不会因为诺奖而去跟风。诺奖小说也买了一些,比如马尔克斯、帕慕克、莫迪亚诺、奈保尔等人的书,但一本也没看过。喜欢上石黑一雄是因为十月份《为你读诗》的一期节目,里面读了他《小夜曲》中的一段文字,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种淡雅的风格,特别去读他的小说还是最近两个月的事。我无意中发现,在“喜马拉雅”上听小说是一件十分轻松惬意的事,而石黑的小说特别适合“听”。我一口气听完了石黑的三部小说:《长日留痕》、《远山淡影》和《浮世画家》,每部都听了两遍,后来还专门去买了书来看。 | |
现在我先来谈谈这部《浮世画家》。我不是艺术评论家,也不是语文老师,所以我不关心艺术风格、中心思想这类东东,我只谈谈对我印象深刻的一些东西。 | |
我还是先交代一下故事的时代背景。故事发生的物理时间是:1948年 10月—1950年 6月,不到两年的时间。而故事里回忆的时间则横跨了半个世纪,从 20世纪初到日本投降后的 5年。 | |
故事是以主人公画家小野的回忆来叙述的。既然是回忆,那多数是散乱的、零碎的、不连贯的,甚至是模糊不清的,所谓“触景生情、睹物思人者也”。比如,他无意间走进客厅,便回忆起童年时在客厅内与父亲的对话,以及他父亲烧了他的画,从而激发他不想成为他父亲那样的平庸小商人的决心,他对母亲说:“他只是点燃了我的雄心抱负”。这就顺便就交代了他成为画家的缘起,手段很是高明。 | |
还比如,到川上夫人的酒馆喝酒,就自然联想起昔日的逍遥地,他在左右宫里坐而论道,意气风发,那算得上是他最春风得意的一段时光了。而如今这里已是一片残砖碎瓦,后来又成了办公楼。昔日的痕迹早已荡然无存,他还要时常在那条长凳上坐坐,以回忆昔日的荣光。 | |
再比如,在与外孙吃饭的时候,看到外孙遗传继承了许多家人的特征,他就联想到导师毛利君对他的影响,从而自然回忆起自己在毛利君的别墅八年学徒时光,以及与乌龟的友谊及与松田的结识。而与松田的结识则直接改变了他的命运和人生轨迹。 | |
记忆的模糊性也时常被石黑玩出花样。那个特别的亭子——他与导师毛利君决裂的对话的发生地,导师说他的背叛是——“另辟蹊径”。然而他却记不清是导师对他说的,还是他自己对他的学生黑田说的。总之,他作为最好的学生,在这里叛离了他的导师,而十多年后,他最好的学生黑田也是在这里叛离了他。这仿佛有点轮回报应的意味,不过在艺术界,这应该也算是比较常见的事吧。 | |
小说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对于细节的把握。比如,书中特别提到主人公对“烟味”的敏感,这缘于他三次对于烟的不快记忆。第一次是他父亲烧了他的画;第二次是他的学生黑田被抓时警察烧黑田的画(警察说:“反爱国的垃圾烟味也难闻。”);第三次就是美军炸弹炸死了他的妻子。 | |
还比如,对不同回忆背景下光线的细腻描述:童年与父亲在客厅中对话时的烛光,昏暗、朦胧,以凸显父亲的威严。灯笼被多次提到,最经典的有两处:一处是与导师在库房里,导师一幅幅照亮早期的画作,点出它们的缺陷——没有捕捉到“转瞬即逝的美”;另一处就是在那个亭子,他一盏盏点亮灯笼,而与导师的对话越来越直白,直到彻底决裂。还有就是电灯光,在小女仙子家里外孙睡觉前,他向外孙解释野口自杀的原因时,对面公寓楼里的电灯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照进屋里,醒目而刺眼,他几次关合百叶窗也挡不住,似乎寓意他过去的错误是无法遮掩的。等等。 | |
虽然记忆是碎片化的、不连贯的、也不是按时间顺序的。但纵览全书,读者还是可以像拼积木一样拼出主人公小野的一生。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?恐怕绝不能简单地说成是个坏人,或者恶人。他是个有雄心抱负的人,一心想要超越平凡,成为一个卓越的画家,但却误入岐途,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吹鼓手和帮凶。他口口声声不要趋炎附势、追名逐利,但他想要不平凡的本能把他引入了这条道路。看看他的导师毛利君,由于没有同流合污而最终落魄到给杂志画插图(这是石黑惯用的反讽手法,实际上是用来反衬主人公的得意,因为当初他叛离他的导师时,他导师说他可能会去画插图);再看看叛离他的学生黑田,被他间接送进了大牢。 | |
当然,知识分子的幼稚和天真也是另一大诱因。松田带着他穿过一片贫民区,然后一段关于马克思的谈话,充分暴露了他的幼稚和无知,轻松就把他引入了歧途(要解决贫穷问题,不是慈善,而是扩张)。还有,他向官方告发他的学生黑田,导致黑田被警察抓捕的一幕,更是暴露了他的天真,用政治来解决学术上的分歧,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让他自己都目瞪口呆。 | |
尽管石黑用的是平淡的笔调,主人公的回忆里似乎充斥着莫名的得意,还掺杂着昔日荣光已逝的淡淡哀伤。他声称对自己的名利、地位不甚了了,但从头至尾不断暗示自己的名利、地位,比如:购买到杉村明的豪宅,打个招呼就解决了学生绅太郎弟弟的工作,左右宫的落成以及获得重田基金奖后高高在上俯瞰导师的别墅,等等。 | |
若不是小女嫁不出去,恐怕他还不会真正反省自己曾经的错误。那个佐藤博士的确很微妙,同样是艺术界名人,又是认识了十六年的邻居,居然与他没有深交。显然,佐藤博士与他不是一路人,是在跟他保持距离(这可以从佐藤博士对民主的看法上得到佐证)。如果不是在订婚宴上不得不做的反省,他的小女恐怕还是嫁不出去的。对于作曲家野口(在战争中应该与他的地位、作用相当)的自杀,他对外孙的解释,应该说是他才真正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以前的错误。 | |
但在这之后,他周围人的反应似乎显得有些奇怪,首先是大家似乎都不在意他的反省,否认他是野口那类人。我认为,这应该是家人出于保护他的目的而有意“装傻”(毕竟不希望自己的父亲也去自杀)。前面的反省已经达到了目的,似乎继续反省也没了意义,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“日本人的暧昧”吧。之前有一次他与前准女婿三宅邂逅,三宅说他们总裁自杀谢罪了,而有些真正该谢罪的人却活得逍遥自在(不知道是否在暗指主人公这类人);但总裁一死,全公司就松了一口气,意思就是说,从此与过去做了切割,再无瓜葛,过去就此可以遗忘。这也是石黑在暗讽日本对二战的反省态度——遗忘过去,而不是真正反省悲剧的成因。(事实上,整个东方世界对待错误的方式都是一样的。以我们中国人为例,自己的过往有过真正的反省吗?对于历史反省这个话题,太大、太沉重,我这里无意展开。) | |
掩卷细思,可以肯定,主人公小野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人物。石黑擅长此道,用平淡或者欢快的语调讲述一个悲伤的故事。不可否认,他是一个有勇气、有决心、有信念,甚至是有“尊严”的人,正是这种人一旦误入岐途才会给世界带来更大的伤害。反而像绅太郎、乌龟之类的碌碌之辈,没有能力成为帮凶,反而免于成为牺牲品。作为一个一心想有所成就的画家,想成为超越他导师那类“浮世画家”的画家,却没有一幅作品可以传世,甚至不能摆在家里、给外孙看,这不能不说是他人生巨大的失败和悲剧,他才是那个真正如昙花一现的“浮世画家”,正如他朋友松田最后所说的:“说到底,我们还是缺乏特殊洞察力的芸芸众生。”一生的事业是一个巨大的错误,他唯有依靠回忆昔日的勇气和荣光来自慰了。 | |
我们读书,不能往小里看,而是要往大的方向看。村上春树说:石黑小说里的人可以是任何人,地点可以是任何地点,时间可以是任何时间。所以,石黑想表达的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生存困境。任何时代,总有那么一批追名逐利者,或者有勇无谋者勇立潮头,仿佛是时代的弄潮儿,突然之间风向一变,他们就成了新时代的弃儿或者垃圾。不可否认,他们之中有很多算得上是人类中的精英,而这些精英做起蠢事来,地球也会被他们毁灭。而保证人类生生不息的,还是要靠绝大多数像绅太郎、乌龟之类、还有我辈等等的碌碌之徒和乌合之众。 | |
恰好前几天看了部意大利电影《绝美(之城)》,很喜欢最后的几句台词,姑且用来作结: | |
通常事情的终结都是死亡 但首先会有生命 潜藏在这些空话中 隐匿在这些喧嚣中 寂静便是情感 爱就是恐惧 绝美的光芒,野性而无常 然后是卑劣肮脏而又凄惨的人心 全都埋藏在这生而为人的困窘之下 外表被浮华所装饰 ——我不在意浮华 是的,这只是一个戏法…… |
• 以下为书摘: |
———— “信誉拍卖”的想法确实值得赞许。我奇怪为什么我们没有用这种方法解决更多的问题。这样的竞争要值得称道得多,它用以评判的不是某人钱包的大小,而是他的道德操守和成就。(P5,可见他对自己的名望是多么自信) |
在忙碌的事业生涯中,很少有机会停下来观望一下,但偶尔会出现这样的时刻,使你突然看清自己已经走了多远。(P20) |
当一个人辛勤工作,并不刻意追名逐利,只是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时,名利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找上门来。(P25) |
山上就是我们的家,你来到山脚,在犹疑桥上停住脚步,回头眺望我们昔日逍遥地的废墟,如果太阳还没有落山,你可以看见那排旧的电线杆——上面仍然没有电线——顺着你刚才的来路消失在暮色中。你可以看见黑压压的鸟儿不安地聚集在电线杆顶上,似乎在等待那些曾经横跨天空的电线。(P28,多么浓重的怀旧情绪啊!) |
退休的好处就是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过日子,知道把辛苦和名利都放下了,心里感到很轻松。(P47,被迫退休,看似逍遥自在,实际上很郁闷) |
“我说我有雄心,指的是我希望能超越这样一种生活。”(P56,是指超越他父亲那样的平庸生活)“年轻的时候,会觉得许多事情看上去都是无聊、无趣的。但年长一些,你就会发现这些对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。”(P57,他母亲的话) |
“有时候我认为,有许多应该以死谢罪的人却贪生怕死,不敢面对自己的责任。结果反倒是我们总裁那样的人慨然赴死。许多人又恢复了他们在战争中的位置,其中一些比战争罪犯好不了多少,他们才应该出来谢罪。”(P67)“正是这些人把国家引入了歧途。他们完全应该勇于承担责任。这些人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,实在是懦夫的做法。”(P68,他小女前准女婿三宅次郎的话) |
“我们中学同年毕业的半数同学都壮烈牺牲了。都是为了愚蠢的事业,但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这点。”(P70)“勇敢的青年为愚蠢的事业丢掉性命,真正的罪犯却仍然活在我们中间。不敢露出自己的真面目,不敢承担自己的责任。在我看来,这才是最怯懦的做法”。(P71,他大女婿池田的话) |
他们大概不喜欢他的唱歌和演说,可是,很可能当初就是他们拍着傻子的脑袋,称赞他鼓励他,直到那些片段在他脑海里扎下根来。(P74,傻子战后依然唱皇军军歌,所以挨了打) |
“酒馆的主题就是颂扬当今日本正在涌现的新的爱国精神。......店主打算让他的酒馆成为了本城画家和作家的聚集地,让那些其作品最能反应新精神的艺术家聚在这里饮酒。......他们的作品都是最坚定地效忠于天皇陛下的。”——也就是说,日本的新精神与自我享受并不矛盾;也就是说,没有理由把寻找快乐跟颓废相提并论。(P77-78,关于左右宫的建立) |
“如果一位画家不肯为了速度而牺牲质量,那是值得我们大家尊敬的。”......任何一位尊重严肃艺术的人都会时时刻刻这么想。......这种品质就是不管周围的人怎么想,都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。(P84-85,他为乌龟辩护时说的话) |
“在竹田那里,我学到了人生早年的重要一课。尊重老师是没有错的,但是一定要勇于挑战权威。......如果说有一件事是我鼓励你们大家去做的,那就是永远不要随波逐流。”(P90,他在左右宫对学生说的话) |
黑田的观点是:爱国精神根植于很深的地方,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,取决于我们在哪里喝酒、跟什么人交往。(P91,关于黑田的画作“爱国精神”) |
但是在我们说说笑笑的背后,隐隐地有一种严肃的乐观情绪。“将军必须把他的人召集回来。”也许他确实应该这样做。(P95,怀旧的另一种表达) |
“发生了一些很不公正的事情,不过,我们好歹保住了自己的财产。小野,你就更有理由庆幸了,你看上去还保住了你的健康呢。”(P115,他去拜访松田时松田说的话) |
“人们觉得需要公开而强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——这精神是一种健康的东西。”......“目前,我们国家就像一个刚刚开始学习走路和跑步的小男孩。但是我说,其内在的精神是健康的。就像看着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蹒跚学步,擦伤了膝盖。我们不会希望去阻止他,把他锁在屋里。“(P151,佐藤博士谈民主) |
任何一个看重自己尊严的人,却希望长久地回避自己过去所做事情的责任,这是我很难理解的。承认自己人生中所犯的错误,并不总是容易的事,但却能获得一种满足和尊严。不管怎么说,怀着信念所犯的错误,并没有什么可羞愧的。而不愿或不能承认这些错误,才是最丢脸的。(P158,他的自我反省中带着自我安慰) |
“我怀疑绅太郎绝不是他让我们相信的那种超凡脱俗的人。他只是通过那种方式在别人面前获得优越感,让自己为所欲为。像绅太郎这样的人,如果他们不想做什么事,就会装出一副束手无策的样子,得到别人的原谅。”(P158,他发泄对绅太郎虚伪的不满) |
当然,过去这个地方是很好的。我们都过得很开心,说说笑笑中弥漫着那种精神,还有那些争论也总是发自内心,无比真诚。可是,那股精神也许并不总是有益的。那个小世界就像现在许多事情一样,已经消失了,一去不复返了。(P160,昔日的逍遥地已颓、荣光已逝的伤感) |
他的失败完全不同于大多数人的没有尊严的失败。如果一个人是在别人根本没有勇气或意愿尝试的事情上失败了,那么他从这个角度回顾自己的一生时,肯定会感到一种安慰,一种发自内心的的欣慰。(P166,他评价杉村明改造城市失败的事) |
当然,我们并不是只在孩童时期才接受这些细微的遗传。我们在成年初期十分敬仰的某位老师或导师留下的印迹,会在我们开始重新评价甚至排斥他的教诲之后,仍然长期存在。某些特征,就像当年那种影响的影子一样,一直陪伴着我们的一生。(P169) |
“最好的东西总是在夜晚聚集,在早晨消失,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浮华世界。”(P185)“画家有希望捕捉的最细微、最脆弱的美,就漂浮在天黑后的那些娱乐场所里。”“年轻人对于快乐经常会产生犯罪感。我当时认为在这样的场所虚度光阴,用自己的技巧去描绘如此短暂、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,实在是一种浪费,是一种颓废。当一个人对一个世界的美产生怀疑时,是很难欣赏它的。”(P186,他导师毛利君所说的话) |
“穷人越来越多,他们不得不离开农村的老宅,到这里来跟这些人一起受罪。”(P207)“天皇是我们当然的领袖,然而实际上,他的权利都被那些商人和他们的政客夺走了。日本不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。我们现在是个强大的民族,能跟任何西方国家抗衡。在亚洲半球,日本像一个巨人,屹立在侏儒和残废中间。可是我们却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人民越来越水深火热,我们的孩子死于营养不良。与此同时,商人越来越富,政客永远在那里找借口、扯闲话。我们早该采取行动了。”“现在我们应该打造一个像英国和法国那样强大而富有的帝国。我们必须利用我们的力量向外扩张。时机已到,日本应该在世界列强中占领它应得的位子。我们有办法做到这点,但还没有找到决心。我们必须摆脱那些商人和政客。然后,军队就会只听从天皇陛下的召唤。”(P217-218,松田带他穿过贫民区时所说。在松田具有蛊惑性的说辞影响下,有了他的画作《得意》,后来演变成了皇军宣传画《放眼地平线》,为后来的新日本运动造势) |
“我们没必要过分责怪自己,我们至少为自己的信念而尽力了。只是到了最后,我们发现自己只是芸芸众生,是没有特殊洞察力的芸芸众生。”(P250)“我们回顾自己的一生,看到它们的瑕疵,如今在意的只有我们。”(P252,松田临终前所说) |
我们欣慰地知道,当年我们不管做了什么,都是凭着一腔热血去做的。当然啦,我们有一些大胆的举动,做事情经常过于投入。但这比起因为缺乏勇气或意志力,而从来不敢尝试自己相信的东西来,肯定更值得称道。当一个人从内心深处产生信念时,再犹豫不决便是卑鄙的了。(P253,他和松田的自我评价) |
【 后记花絮:】 |
石黑的前两部小说都是关于母国日本的,他还不失时机地腹黑了母国一把。比如,在《远山淡影》中,说长崎和平公园里的雕像“样子长得很丑”,并且怀疑其他人也是这么认为的。在《浮世画家》中,主人公小野为了岔开话题教外孙画海报上的怪兽,结果他外孙画了个大蜥蜴,四周发出一道道红光,下面的人惊慌失措。初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还没有注意,后来在听的时候突然笑了出来,这大概是在影射“大日本帝国”的军旗。看小说的时候,可能 90%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文字上,想象力跟不上;听的时候就轻松多了,50%的精力可以用来联想。这大概就是看小说与听小说的差别吧。 |
—— 於公元 2018年秋 🌎 |